小芬老師是我在劇場演音樂劇時認識的,我是演員,她是歌唱指導。她對人溫和柔軟,總能讓身邊的人感到安心。
我記得當時她提醒我如何利用我的鼻音唱歌,這讓我有意識的,更細緻的開始思考,在唱歌時應該使用不同的發聲方式去處理每個字每個詞,而不只是靠直覺演唱而已。
她去年底出了一本書:《發聲什麼事?:4堂課找回聲音的力量,完整內在和外在的自己》。
這本書比較特別的地方,是除了解說發聲與說話的技巧之外,更將每個人的聲音與他自己的生命經驗連結在一起。每個人在人生中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會反映在他與外界接觸時,自我表達的方法上。
打字到這裡發現真的很巧,我昨天才接受了一場訪問,問我「如何改進表達自我的效果」,我的回答就是:「改變表達,要從改變性格開始」。
除非你是專業的表演者,否則你的自我表達,必然是反映你真實的情緒與性格。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感受力,沒有感性的情緒,是不可能憑空變出感性的自我表達。同樣的,如果你性格上很自卑,情緒上沒自信,又怎麼可能藉由甚麼魔法忽然看起來聽起來都自信專業呢?
發聲技巧、說話技巧最多只能加強或調整短期的表達效果,但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你是甚麼樣的人?你的生命經歷過甚麼?你期待自己未來成為甚麼樣子?
了解自己常常是人一生難解的課題,小芬老師這本書或許可以帶你試著從聲音這個新角度,了解自己生命中未曾注意的篇章。
#非業配
#這篇分享文本來答應年前要寫的天啊我拖了超過兩個月我真的好厲害